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党派基层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记九三学社淮阴师范学院支社主委王新风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王新风同志系淮阴师范学院教授,淮安市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人,淮阴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先后主持完成了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淮安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共6项,现还有在研项目2项。近五年来在中文核心以上级期刊上发表研究性论文20多篇。
王新风同志长期从事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并结合自身的特长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为当地企业与农业合作社等单位服务,义务指导农民科学种养殖。自2007年9月由市科技局、市扶贫办、淮阴师范学院选派到淮阴区五里镇老郑村任科技特派员后,更是将帮助老郑村脱贫致富作为己任,邀请省市县专家共同为村里发展把脉,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制定科学的产业结构规划,亲自深入田头、大棚进行技术指导,在保证每月最少不低于一次进村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农民技术员,让科学种田之花得以生根发芽。
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指导科学种植。科学的种植技术和模式是农民最需要的资源。王新风同志接合当地传统的种植模式和地理气候等条件等特点,提出发展日光温室和联栋大棚。在种植模式上,提出以大路产品为保证,强调特色,发展精品的模式。以大路产品为保证,就是以农民习惯的栽培品种或周边用的品种的成功栽培经验来保证种植者的收入;强调特色,就是鼓励农民不跟风,做到人无我有;发展精品,就是人有我精,如在大棚黄瓜种植中就提出发展水果黄瓜的思路,让参与者收入增加了近3成。提出了“瓜菇轮作”栽培模式。利用学校的平台资源,实施病虫害监控。在一次检查大棚内黄瓜生长状况时,因黄瓜霜霉病早期或在通风较好的情况下症状不典型,此时农户已按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购买了杀灭细菌性疾病的农药,为了保证对症下药,在要求农户先采取通风等措施的同时,立即将病株带回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试验,最终确诊为霉菌感染,农户及时更换了农药,挽回了损失。
扶持典型示范户,带动全村集体致富。2008年在老郑村进行了试点,在村民郑某家的日光温室大棚实施了“瓜菇轮作”(即黄瓜与草菇轮作栽培)栽培示范,经过技术培训和指导,郑某家一个大棚(占地0.9亩)一年收益近3.0万元,其中仅夏季栽培一茬草菇收入就达5千多元(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草菇的收入刚好抵了一年的成本开销,黄瓜就是纯收入”),是往年粮食作物种植效益的20~25倍以上。2009年在示范户的带领下,在淮安市科技局和淮阴师范学院的支持下,加大了推广力度,并与推广户签订推广合同,无偿提供草菇菌种(5000元左右),该村农户除个别没有人手外,都加入了“瓜菇轮作”栽培模式,并且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部分村民加入,09年郑某在自家大棚内栽培了两茬草菇,实现了单棚收入8000元以上。其他农户都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了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现今在老郑村郑某成了科技能人,科学种植成了时尚。
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实施富民精品项目。“瓜菇轮作”种植模式得到了农户的认同,考虑到规模生产的风险,王新风同志又提出了发展新品,上精品的思路。2009年他将多年研究成果——富硒食用菌栽培技术传授给试点栽培户,同时计划实施栽培无公害食用菌,该项目已得到了淮安市科技局的支持。2007年冬的大雪让大批的蔬菜无法销售,针对地里的大片的大白菜,他想到本地特色风味菜—酸菜羊肉,因此推广了酸菜发酵技术,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农户不仅没有因为气候的原因带来减收,反而实施酸菜发酵项目的农户每户增收近1000元。风味酸菜也成了该村的一个特色。
发挥合作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组织当地的食用菌栽培合作组织的成立,主动担任技术指导,同时邀请有关专家来到老郑村为他们把脉和具体指导。2009年8月“江苏省九三专家工作站”在老郑村正式挂牌,九三淮安市委会领导和有关专家还现场与村委会成员以及专业户进行了交流,并安排村领导和种植栽培大户外出参观学习。
踏实的工作,无私的奉献,两年多来,在科技特派员的岗位上,王新风收获了辛苦,收获了成功,收获了希望,也收获的信任。2008年同时又被淮安市委组织部选派到盱眙县观音寺镇丁塘村任挂联教授。2009年6月淮安市政府、淮安市委宣传部对我任特派员期间的工作事迹在淮安市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上一篇: 蓝色梦 九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