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为了大地的丰收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假如,我问你,你喜欢阳光和土地吗?你一定说,喜欢!假如,我再问你,你喜欢遭受阳光的曝晒,不管春夏秋冬吗?你喜欢与泥土为伍,无论寒来暑往吗?你一定不喜欢!是的,我也不喜欢,但工作的性质让我与泥土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这一干就是16年。1991年大学毕业,我就成了一名指导农业生产,推广农业技术的科技工作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农业生产没有节假日。辣椒授粉期间,棚内温度高达40度,在地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病害大发生的时候,为了查清病源,经常冒着雨雪出没在田头。春节来到的时候,别人为过年忙活,而我却为反季节蔬菜生产操心,记得2000年的大年初三,刮起了7、8级大风,一大早我就和同事们赶到城南蔬菜大棚生产现场,一面指导农民拉紧压膜线,一面统计灾情,在凛冽的寒风中,我们的手脚都冻僵了,但给农民兄弟送去了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温暖。
        我不是淮安人,但我敢说我比大多数淮安人更了解淮安。多年的农技推广,让我走遍了淮安的每一寸土地,摸清了每一道沟沟坎坎,哪里地势高亢,哪里低洼,哪里适宜种菜,哪里适宜种瓜,哪里病害重,哪里常丰产,我都了然于胸。16年寒来暑往,我成了淮安的活地图,也成了淮安农民的朋友。我有一本厚厚的通讯录,记载着淮安每一个乡镇的农民朋友,我的手机经常接到他们的咨询电话,是公开的农技110。每次下乡,随行的有新技术,新品种,苏椒5号,抗病苏蜜,穴盘育苗,无公害,多年来累计推广蔬菜新技术数百项,引进各类蔬菜新品种千余种,推广面积覆盖淮安的每一个角落,为淮安农业增收节支近千亿元。
        作称职的农技工作者,就不能作称职的母亲和妻子。儿子从小到大,我没有接过几次,丈夫生病,我没有时间陪伴,作为女人,我满怀愧疚,更有道不出的苦衷:哪个女人不爱美,可干上农技推广这一行想美不容易!长期的曝晒,阳光像锐利的飞刀在我的脸上刻下了悠悠沧桑!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不爱自己的家?可更多农民兄弟的翘首企盼,就是出发的号角,说走就走,走到哪里服务到哪里,经常一天跑几十里的路,回到家中累得说不出话,连儿子要讲故事的请求都无法满足。
        是的,工作和生活对农技推广者来说,时常很累很累,但在和农民兄弟的真情接触中,收获的是博大的胸襟和无私的情怀,十几年的农技推广情结,我特别喜欢“下乡”,春天我说那是不花钱的春游;夏天我说那是天然的氧吧;秋天我说那是希望的田野;冬天我更将温室誉为南国的风情。朋友们,欢迎你们都到我们的蔬菜园去走一走,这里的节日特别多:凌桥的甜瓜脆了,我过上甜瓜节;南马厂的西瓜熟了,我过上西瓜节;黄码的辣椒红了,我过上辣椒节;金湖的莲藕出泥了,我过上莲藕节。是的,当富裕起来的农民脸上荡漾着明媚的笑容时,我的心中怎能不充满幸福,充满喜悦?那一刻,仿佛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有最真切的回报。
        是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得到农民信任的同时,我的工作也得到了省、市政府的认可和褒奖:我先后被授予淮安市“ 优秀育农富民园丁” “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和多项工作先进个人,我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项目,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获江苏省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一项;获淮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我主持编写了淮安市第一个省级地方标准,主持申请了第一个省级出口蔬菜基地项目,争取立项了国家级蔬菜园区,为淮安蔬菜业争取省级以上拨款近千万元。
        成绩只能说明昨天。今天,我满怀的是对淮安农业深深的热爱,是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坚定信念,为了大地的丰收,我愿做一朵南瓜花,默默无闻地开放在淮安的土地上,无论贫瘠,无论富饶,在广袤的大地上书写生命的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