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风采|杜愚:淮上名家
杜愚,江苏盱眙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委,九三学社淮安市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淮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淮安市中国画学会会长,南京大学艺术硕士,淮安市美术馆(书画院)专业画家、创作研究部副主任。其三十余幅作品在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中入选并获奖,出版个人专集五本,多幅作品被文博单位收藏。
“杜愚老师的画作具有极高的辨识度。”这是美术界同仁与书画爱好者们的“共识”。
墨色墨线勾染烟波苍茫,浅绛芦苇和重叠的湖面风光;顶棚上布满坛坛罐罐,架起电视天线,船板上放着花盆,船帮下吊着充当救生圈的轮胎,一艘艘停泊湖面的渔船,还有围插在湖中的渔网,组成了奇妙的水上生活场景。清晨的湖面微风和煦,贴着春联的舱门尚未开启,这里的湖水悄然无声——令人屏息凝神的宁馨。湖水在此刻显得格外宁静,营造出一种令人屏息凝神的祥和氛围。中景处,隐约可见一艘小船上的渔夫正在起网,而水面上星星点点的群鸭正嬉戏捕食,这些元素共同点染出“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间烟火气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正是杜愚的家乡。洪泽湖畔、淮河岸边的水乡情怀深深浸润着他,成为他艺术创作的根基与底色。
水乡儿女温润多思,这种特质体现在杜愚的作品中,便是用笔细腻且饱含温情。他笔下的山川河湖,皆源自内心深处的提炼与感悟,无论是小桥流水的温婉,还是飞瀑叠嶂的壮丽,都仿佛是他心中深藏的情感在与天地对话、与山水共鸣。在一笔一划的精心勾勒中,他的作品蕴含了一种既沉着又宁静的力量。
在盱眙中学执教美术近二十年后,杜愚凭借艺术创作的不懈努力,多次荣获中国美协颁发的奖项,并作为人才引进至淮安画院,成为专职画家,这为他的艺术创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杜愚热爱写生,但并不拘泥于写生的形式。他广泛游历山川,汲取自然之精华,将其融入作品之中。纵观他的山水作品,不论是奇峰峻岭,还是小桥流水,总能给人一种既熟悉又梦幻的感觉。这是因为他笔下的山水虽源于实景,却非现实中的具体一山一水,而是他内心深处对山水的理解与呈现。
杜愚用笔尖踏过江河与山川,用墨荡起山石草木间的低吟浅唱,像是从繁华归于宁静,如身临其境般,融入自然山水之怀抱,体悟造化之奥妙,感受自然之神奇。他从细微之处捕捉深沉的情感,以宏大的视角观察自然世界的发展与变化,倾注炙热的情感于笔端。
在绘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杜愚深入挖掘生活的本质,在生活中寻觅艺术的根源。他摒弃心中固有的模式,让灵感自由散漫地重组,寻找创作的切入点,以此实现艺术的茁壮成长。
这份情感与意境,在不经意间渗透他的作品之中,转化为充盈画面的诗情画意——那是涓涓细流般淌入观众心田的美妙意象。在无数知音间默默的交流与心心相印的感悟中,这份艺术魅力犹如暗香浮动,历久弥新。
《枕溪人家》(43*69CM)这幅山水画作品,作者以或婉或拙的流动线写笔皴,或枯或润的音韵墨迹赋象中见其崇山峻岭、重峦叠嶂之形,雾霭蒸腾、烟岚缭绕之貌,继而带来情感同山川起伏,神思随烟云浩荡。呈现给观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烟火遥村落,桑麻隔稻畦”诗意画境的同时,亦见画家向往田园、爱好自然的生活态度所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