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手绘淮安水利美好蓝图―记社市委副主委吴昌新

发布时间:2019-07-2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吴昌新,1963年3月出生于江苏建湖,1984年7月毕业于江苏农学院,2001年9月结业于扬州大学水利水电专业研究生班。2000年4月加入九三学社,2001年9月当选为社市委委员。1984年7月工作于市水利局以来,先后从事工程管理、农村水利、规划设计工作。2000年初任农村水利处处长,2004年1月任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同年12月任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发挥职能作用,抓好水利建设。农村水利头绪多、范围广,政策性强,组织实施好农村水利建设,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他在水利局农水处任处长期间,针对全市农村水利的薄弱环节,结合“两个率先”目标对农村水利提出的新要求,紧紧抓住灌区改造、节水灌溉、河道疏浚和圩堤加固这四个重点,超前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每年组织全市疏浚河道15-20条,加固圩堤250公里—300公里,配套小沟以上级建筑物4500座左右,每年开挖土方6000万方左右。先后利用国债资金开工建设了淮涟灌区一、二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渠南灌区一、二、三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洪金灌区一、二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涟水县涟西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盱眙县东灌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实施了淮阴区新渡、丁集,清浦区盐河,开发区徐扬,洪泽县东双沟宋庄,盱眙县庙山等6个节水示范片。这些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我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标准,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奠定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为我市连续夺得全省水利工作先进市创造了条件,争取了荣誉。
        锐意改革创新,探索发展新路。近年来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不断深入。为了探索农村水利工作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的新机制,他组织全市农水系统开展了四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推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效益型拍卖、资源型租赁、公益型承包的总思路,起草了《淮安市关于推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淮安市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回收资金管理的(暂行)办法》,经市政府下发执行。在调查摸底、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迅速推开,掀起了全市小型水利工程改制的热潮。截止2004年,全市已改工程23000余处,回收资金5500多万元。二是推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为了适应南水北调和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新要求,针对我市大型灌区多、用水量大、管理体制落后的现状,组织调研和座谈,起草了《淮安市关于推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组织实施了全市万亩以上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三是项目安排制度的改革。为了调动全市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合理使用上级补助的有限资金,研究制定了《淮安市农水项目补助竞争立项申报评比办法》,推行了农水项目补助资金竞争立项申报制度改革,引进了竞争机制,实行了“多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的项目资金补助政策,推动了全市重点农水工程的有序开展。四是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改革。配合县乡机构改革,根据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结合乡镇水利站的工作特点,按照“条块共管、以条为主”和“事企分开、择优录用、合理分流、绩效挂钩”的原则,对全市撤乡并镇后的116个乡镇水利站,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推行公开招聘,定员定编,建立了适应税费改革新要求的农村水利服务体系。
        瞄准热点难点,抓好调查研究。近年来,农村水利工作出现了许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税费改革政策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使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他先后组织开展了市“两工”使用情况的调研,分析了“两工”使用现状,研究了税费改革后“两工”逐步取消对农村水利建设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我市农村水利建设任务较重,适当保留部分“两工”,争取新的政策,继续大干农村水利的建议。开展了关于全市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提出了科学界定乡镇水利服务站公益性服务职能,实行乡镇水利站资格准入和全员聘用制度,优化公益性服务人员结构,加强对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管理等建议和措施。开展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情况的调查,针对农村水利工程重点轻管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这些调查研究为新时期农村水利寻找了出路,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注重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农村水利前期项目储备是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关键。为了加快我市农村水利的发展,他一直注重超前规划,着力抓好项目储备。先后组织编报了《淮安市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淮安市农业节水规划》、《淮安市县乡河道疏浚工程规划》、《淮安市乡镇供水规划》、《淮安市山丘区水源工程建设规划》、《淮安市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规划》和《淮安市古黄河城区段水土保持工程规划》。我市组织编报的12个大型灌区规划,经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审查,有8个列入投资计划。目前已实施的淮涟灌区、渠南灌区、洪金灌区、东灌区、涟西灌区和竹络坝灌区,争取到省级以上资金1.273亿元。
        改革发展齐抓,生产转制并进。2004年是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和市水利工程勘测院改革与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水利局党委的总体部署推进“两院”的合并改制,在水利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支持配合下,改革与发展两手齐抓,转制与生产齐头并进。他带领“两院”承担完成了灾后重建、加快治淮、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工作和工程咨询、监理、检测等一大批工程任务,完成了南水北调市截污导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金宝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淮阴三站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泗洪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重点工程,淮涟灌区、洪金灌区、竹络坝灌区、涟西灌区、渠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农村水利工程,文渠河整治、钵池山周边水环境治理等城市水利工程等各项工作目标。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本着产权归属清晰、规范运作程序、有利于发展、三者利益兼顾和实现平稳过渡的原则,2004年9月,他以1230万元的价格竞得“两院”的净资产,成功竞任董事长、总经理。
        热心社务活动,积极参政议政。他入社以来,认真学习社章社史、统战理论,积极履行社员职责,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立足岗位作贡献为民主党派添光彩。2001年,当选九三学社淮安市委委员,负责社市委经科委工作,认真履行党派职能,积极参政议政,组织经科委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活动。水利局成为九三学社淮安市委的对口联系单位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牵线搭桥,配合社市委和水利局组织对口联系活动,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为解决九三学社淮安市委联系的金湖县金北镇董河村的农民饮水问题,想方设法在2003年度安排解决专项资金17万元,2004年度安排解决专项资金2万元,帮助董河村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