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倾心社会服务 致力科技扶贫 造福农业经济发展 ――记九三学社淮阴师范学院支社主委王新风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这是一位爱与农民打交道的教授,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总是在田间地头观察农作物长势、病虫害,耐心为农户解疑答惑;在鸡笼鸭舍现场指导生态养殖方法,传授农户科学养殖知识……
他叫王新风,现任九三学社淮阴师范学院支社主委,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江苏省食用菌协会理事。他发挥专业特长,将先进技术带到农民身边,让农业增效,使农民增收,实实在在的让科技扶贫落地生根。
专家工作站的带头人
在王新风主委的主持下,2011年,以淮阴师院九三学社社员为主体的省级九三学社专家工作站挂牌。依托这个平台,王新风主委不仅仅是一个人在科技扶贫的道路战斗,他的背后是全省九三学社的智力资源。
王新风主委作为九三学社专家工作站首席科技服务专家与淮安市石浪生态禽业养殖场、丁建肉鸽养殖专业户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由社内农业科技专家负责协调解决养殖户和企业在生产上的技术难题,提供生态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同时负责为企业开发安全高效的发酵饲料,保证企业生产的禽蛋类产品达到国家绿色农产品标准。通过几年努力,帮助养殖户和企业增收近200万,受到养殖户和企业的交口称赞。
王新风主委的社会服务工作也因此得到了多方的肯定,2013年被江苏省科技厅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09年和2013年两度被九三学社江苏省委评为“社会服务先进个人”,2009年和2013年两次被评为淮阴师范学院“社会服务先进个人”,2010年服务的老郑村被淮安市科技局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示范点,同年在淮安市委组织部召开的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会上,作为挂联教授代表做了“发挥科技优势引领农民致富”大会发言,2014年王新风担任首席专家的“九三学社石浪禽业养殖专家工作站”被淮安市委统战部表彰为先进工作站。《中国教育报》两次专题报道了王新风同志服务地方的先进事迹,《淮安电视台》也以“博士教授来到贫困村”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新闻网》刊发了“从实验室奔向田间的生物专家”专稿。
在王新风主委带领下,九三学社淮阴师院支社一直是学校党委部门认可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优秀集体。支社社员分布在学校多个系部科室,具有高级职称的社员18名,多数为学校教学科研中坚力量。他们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发挥特长、服务社会,关注民生、进言献策。近五年来不完全统计,支社社员有23人次受到九三学社中央、社省委、淮安市委、市政府、学校党委表彰;支社集体获社中央表彰1次,社省委表彰3次,连续5年被九三学社淮安市委评为先进集体。因科技服务成绩突出,2013年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统战工作典型案例” 评比中,获“协同合力支农”优秀奖。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者
2014年,王新风被表彰为淮安市劳动模范,为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典型示范效应,淮阴师范学院决定由王新风作为引领者,以其名字命名组建了王新风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劳模引领带动,激发社会服务的热情。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拥有包括教授、副教授和博士在内的核心成员8人,共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7项,常年为10多家企业提供科技服务。
依托学校的产学研平台、技术转移合作平台和科技需求与成果转化沟通合作平台,就工作室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如何服务好现代农业、造福当地农民,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机制和措施。  
工作室领头人王新风将工作室的工作阵地搬到农村田间地头,将适宜秋冬季温室大棚栽培的苏棕5号褐蘑菇和由他独创的瓜菇轮作生产模式、温室大棚土壤改良模式、蛋草鸡生态安全养殖模式等研究成果,向全市农民推广,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期间,王新风劳模创新工作室还为我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有关市级食用菌工程中心的申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帮助淮阴区双宝畜产有限公司将肝素钠一体化提取工艺技术成功申报为国家富民强县项目;累计培训农业科技人员200余人次。
来自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王新风劳模创新工作室,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帮助农民增收超过1000万元。由王新风劳模创新工作室指导的学生团队,先后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江苏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的农业技术推广,无私的倾心奉献,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新风教授成为农民的“贴心人”,他以实际行动生动的诠释了九三人的情怀。